12月6日,记者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《奶业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建设》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,2015年以来,国家和省级财政投入资金近4亿元,对353个奶牛养殖场(小区)进行了标准化改造;蒙牛、伊利、君乐宝等乳企为我省奶牛养殖场(区)提供金融支持7.6亿元。这是我省通过十二项举措,积极推进奶业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建设带来的成果。
这十二项举措是:(一)推进奶源基地标准化建设;(二)为奶牛养殖场(小区)融资提供帮助,乳企征得供方即奶牛养殖场同意并履行相关手续,利用1-2个月延期支付的奶款做为抵押,为合作养殖场(小区)提供融资担保,解决标准化改造、青贮贷款问题;(三)做好“两病”净化工作;(四)建立生鲜乳和乳品生产有计划同步发展制度;(五)推进生鲜乳价格协调机制建设;(六)设立奶业发展风险金,乳企收购省内生鲜乳收购站(奶牛养殖场、小区)交售的生鲜乳,每吨按30元建立奶业发展风险金,乳企、生鲜乳收购站每吨分别缴纳10元,省级财政每吨补贴10元,在省奶业协会开设专户进行管理,市场价格发生大幅波动时,根据乳企收购生鲜乳数量实行价格补贴;(七)实施生鲜乳第三方仲裁检测,根据奶牛养殖区域布局,在石家庄、唐山、张家口、保定四个奶牛养殖大市先行试点,由市级以上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开展生鲜乳第三方仲裁检测;(八)加强奶业信息化建设,省农业厅建立生鲜乳数量波动和质量不合格48小时追溯和调查机制;(九)规范奶牛养殖服务;(十)逐步调整产品结构,发展普及型、低温产品;(十一)充分发挥产能,有计划地增加产品产量和生鲜乳收购量;(十二)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,对确认生鲜乳收购站在生鲜乳中故意添加非法添加物的或一年内3次以上生鲜乳抗生素检测超标的,支持乳企解除合同,并依法处置。
据了解,通过奶业利益联结机制的建设,目前,我省较好地解决了奶业发展秩序问题,在全国限收拒收达10%以上的情况下,我省限收拒收仅有0.36%,在全国约55%奶牛养殖场亏损的情况下,我省奶牛养殖场亏损面控制在了15%以内。(记者马德明)